2017年底剩不到幾天,Facebook又再度宣布調整演算法囉!這次針對臉書小編常用的手法下手,使用誘餌方式引誘互動的粉絲頁,將受到降級的懲罰!什麼是互動誘餌?社群小編接下來該怎麼經營粉絲團呢?一起來看看吧!算法
使用「互動誘餌(engagement bait)」將大幅降低觸及率
Facebook日前發布打擊運用互動誘餌的貼文,究竟什麼是engagement bait?此類貼文,多半會運用如下的字句:
-
Like this if …
-
Share if you…
-
Vote to….
-
Tag a friend who….
透過Facebook官方的聲明的舉例更明確
-
Vote baiting (投票誘餌)
許多貼文常見的手法,例如你的2018新年願望為何?想升遷的按笑臉,想找男女朋友的按愛心等,運用投票的機制去刺激粉絲按下不同的reaction,可能被認定為Vote baiting。以後想在粉絲團做投票的話,建議用Create a poll的貼文,不要再用reaction來當投票選項囉!
-
React baiting (回應誘餌)
如上圖,如果你是牡羊座請按讚,如果你是獅子座請按愛心;這類誘發粉絲刺激reaction的方式,也可能被認為是回應誘餌,畢竟在這樣的貼文文字下,粉絲的按讚、大笑、愛心,不是他們真正因為內容而做的reaction,倒是常被運用來增加互動。
-
Share baiting (分享誘餌)
分享貼文來參加抽獎的活動,應該是目前粉絲團最常見的手法之一吧,如圖舉例,粉絲團叫粉絲和10個朋友分享,就可以XX的模式可能要修正了,畢竟這種分享不是粉絲真的基於喜愛內容而分享,而是因為粉絲團經營的操作,這樣的分享方式也不建議囉。
另外還有「Tag baiting(標記誘餌)」和「Comment baiting(留言誘餌)」,前者例如粉絲團呼喚粉絲標記朋友, 後者是千篇一律的呼應粉絲留言。
鼓勵粉絲互動就會被懲罰?
這幾個例子下來,大家是否能抓到這個互動誘餌的精髓呢?站長認為,並不是粉絲團鼓勵大家留言、按讚等互動就會被懲罰,而是專門懲罰運用不當技巧提高互動率的貼文,如同Facebook這此的聲明稿提到
This tactic, known as “engagement bait,” seeks to take advantage of our News Feed algorithm by boosting engagement in order to get greater reach.所謂互動誘餌的這類技巧,利用動態消息的演算法,透過(這種誘餌式的技巧)提高互動後,來達到更高的觸及“
如前述的例子,粉絲的投票、回應或分享,都因為該種誘餌技巧,已背離原本功能設計的本意,例如將表達不同心情的reaction,用來做投票功能;或原本讓使用者可和好友分享貼文的功能,變相成為參加抽獎的條件。
Facebook希望帶來的是,粉絲專頁和粉絲能有更多「真正的互動(authentic engagement)」,而不是因為這些操作上的伎倆,產生的讚分享留言,臉書也表示正在透過machine learning 的方式,來辨別這類的engagement bait。
這次演算法調整,要打擊的是運用互動誘餌的貼文,例如常看到有些貼文很熱門,但不是因為內容很棒,而是因為它發起大家留言抽獎活動,這種類似solicitation(懇求、誘惑)的方式,是Facebook不希望看到的。在The Next Web的報導上,可以看到更清楚的解讀,文章提到用這種誘餌方法的貼文,某程度象徵其為低品質的內容,因為本身的品質不足以吸引粉絲互動,才需要訴諸這種方式爭取互動。
這將會如何衝擊粉絲專頁? 行銷人該怎麼做?